开始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一点,但是什么都没有学的精。
 科研会一点,研究生本来就是学方法的,但是也没能精进,没有科研专攻的方向和深度。

  • 数据分析会一点,之前学Datacamp的data scientist项目,学了百分之50%,网速太慢,实在受不了,放弃了。
  • Python会一点,但是使用并不熟练,要我用它来做一个分析,完成一个项目,也要折腾很久。
  • R语言稍微会的多一点,能够用它来解决科研、数据分析中的一些问题,也可以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,但是还不精进。
  • 生物信息学也学了一些,会一些基本的分析,研究谈不上;最近碰到单细胞数据分析碰到壁垒,算是要放弃了。
  • 微信小程序也折腾了一段时间,做了三四个小程序,也只是简单的想法和逻辑。
  • 说自己喜欢读书,算下来一年也读不了多少,不超过二十。
    ……

 类似的事情可以列举很多,PPT,Photoshop,草图大师,机器学习,……什么都想学,什么都没有学到位。这可能是我的长处,也可能是我致命的弱点。

 说长处是因为,这也算自学能力的一部分吧。至少我想学一样东西,就能够搞出个一二三来。而且能够立马用到实处。这方面,也跟我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和现在的工作有关。其他的导师的学生只用做实验,或者做完实验写个文章初稿,导师负责作图、写英文的文章,而我从实验、作图、写文章、投稿、修回全部自己做一遍(当然,还是有导师把关,感谢导师的栽培!)。什么都会一些,但是科研的思维和研究的深度还远远不够。

 工作之后,基本上是单枪匹马,从课题设计、申请、答辩、试剂采购、实验、文章,全部自己操心自己做。作为身在医院的非临床专业的我,还想着说要做一些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有用的事情,于是学meta分析、学预测模型分析、学个案报道、整理病例、学生物信息学分析、看临床相关的文献、做PPT讲文献、讲方法讲统计,帮护理的同事处理数据整理表格、讲投稿经验……。这样,我又写了几篇核心的文章,刷了一波存在感。然而,离精进的距离更远了。

 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,感觉就好像花钱就可以买到知识。我还是什么都想学,突然刷到一个公众号的学习培训,看到他们的内容,再看看价格:9.9、49、99元,就像捡到便宜一样,忍不住想要报名,想去学。过去连学习的途径都找不到,而现在机会就摆在面前,轻而易举。我前后报了5个这样的培训课程,便宜的9.9,贵的149,只有一个是从头到尾学完的。

 我是一个正经的基础医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,我的研究方向是消化系统肿瘤。我的时间被很多其他非专业的学习和探索“偷”走了,变成 了一个并不专一的研究者。我想要的状态是在我的专业有一点深入的研究,有个一技之长,然后再是爱好广泛,什么都会一些。由于我没有在任何一方面做到精进,做到拿得出手,所以我才会焦虑,才会觉得什么都想学其实是一个危险的想法。

 这个时候,把《精进: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》再读一遍,应该会有更深的体会。好好思考,花一些时间,沉淀自己。一生太短,蹉跎一下,三十已过;一生好长,花时间爱对的人,做值得的事,三十而已~

sea

 不是河流,不似湖泊,只是一滴水,即使这样,亦当拥有海的气质,深邃、宽广。